-
秦朝军队建制
维持一个大国的统一,还需要强大的军队。秦军以灭六国的余威,驻守全国,南北边塞,是屯兵的重点地区。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军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巨大的震慑力量。发掘的秦始皇陵侧的兵马俑坑,估计其中两坑有武士俑七千件,战车百乘,战骑百匹。武士俑同真人一样高大,所持武器都是实物而非明器。这种车、步、骑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其规模之大,军容之盛,是秦军强大的表征。
秦朝的军队分三个部分,即京师兵、郡县兵、边防兵。京师兵,由于任务不同,分三个系统:郎中令管辖的侍卫官,包括贝(钱财)选、荫任、军功特拜而产生的传中、中郎等,有俸禄,主要负责殿内值勤、从皇帝:卫尉管辖的皇宫警卫兵,由郡尉县尉管辖。平时训练,并兼管地方安全,战时奉调出征、因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又分为材官(步兵)、骑士(骑兵)、楼船士(水军)三类。大体北方、西北方多骑士,山丘陵地带多材官,江淮及沿海多楼船士。有的郡既有材官,又有骑士。
边防兵,指边郡骑士、材官、边郡屯兵和边塞皮卒。边郡骑士或材官,是本地服兵役的正卒。屯兵是集中驻扎的机动作战部队,由朝廷派遣的将军统率,如蒙恬曾长期领兵屯于上郡。戊卒包括轮番服役的各郡正卒和嫡发的官吏、商人及农民。除分散担任警戒、候望任务外,还构筑维修军事工程。兵种区分,秦军分为步兵(含弩兵)车兵骑兵和水兵种。步兵称材官,有轻装与重装之分,前者无甲,持弓、弩远射兵器;后者上体着甲,持戈、矛、戟之类长兵器。着甲持弓、弩者称驾兵,是步兵的主力。车兵仍然装备单辕双轮四马木质车,每车3人,皆着盔甲,御者居中,甲士2人分立两侧,持戈矛类长兵器。骑兵称骑士,着短甲,执弓箭,所乘之马有鞍,无鞍蹬。水军称楼船士,具有一定规模。秦始皇陵兵马低坑的布阵表明,步兵数量较多,是主要兵种,车兵仍是重要作战力量,骑兵尚处于从属地位,弯兵且智较大辞容。作战中,车、骑、步、驾大休混编列阵,配合而行。
-
秦朝历史专题(一)
-
秦朝历史专题(二)
-
秦朝皇帝
-
秦朝历史人物
蒙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
扶苏(秦始皇嬴政长子)
嬴子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
项羽(西楚霸王,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之一)
嫪毐(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佞)
虞姬(西楚霸王项羽爱姬)
赵姬(淫乱后宫的秦始皇生母)
范增(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陈胜(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章邯(秦朝末年名将)
蒙毅(秦始皇宠爱的大臣)
秦始皇(中国首位皇帝)
龙且(秦末楚汉争霸时期西楚国将领)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周文
李斯(秦朝丞相,法家思想最完全的执行者)
赵高(心狠手辣的奸臣)
徐福(东渡求药的秦朝方士)
后楚怀王(秦末诸侯王之一)
葛婴
公子高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秦朝第二位皇帝)
韩广
蔡赐
陈馀
侯生
邓宗
桓楚
丁固
董翳
季布(汉初大臣、侠士)
冯劫
蒯通
郦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