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朝秦剑
回顾中原铜剑的发展历程,剑身一断地加长。当其初起之时,剑长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战国之际,长度普遍达到50~60厘米左右;战国晚期,一些剑超出了70厘米,最长达75、76厘米,秦代,关中秦剑的长度更上新台阶,超过了80厘米,最长者将近95厘米。
秦剑的造型是一个宽、窄、宽、窄、束腰的造型,前面是剑尖儿,呈阶段性的,由厚、薄、加厚、薄到剑尖,阶段性递减,这种设计使秦剑受力部分得到加强,而又保持一定的弹性,同时剑身又不过于沉重。
青铜剑在技击格斗中,首要功能是刺杀敌人、穿透对方的铠甲,劈砍、划拉只是辅助功能而居于其次。比对手的剑长出近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对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作为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最后巅峰,秦剑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
秦式铜剑不仅长,而且很锋利。一些剑出土时毫无锈蚀,光洁如新,锋刃锐利。经试验,一次尚能划透18层纸。这些剑表面都呈灰黄色,组织细密,没有沙眼。而且剑身表面都进行了精细的锉磨、抛光,故极为平整光亮。
秦剑剑身特长,剑茎(柄)也相对很长。秦俑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其剑茎长度多在17~20厘米左右。根据秦剑的长度、重量和技击实用功能推测,秦剑多数为双手使用(双手剑在某些时候单手使用亦可);少数剑茎较短者可能是单手剑。
-
秦朝历史专题(一)
-
秦朝历史专题(二)
-
秦朝皇帝
-
秦朝历史人物
蒙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
扶苏(秦始皇嬴政长子)
嬴子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
项羽(西楚霸王,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之一)
嫪毐(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佞)
虞姬(西楚霸王项羽爱姬)
赵姬(淫乱后宫的秦始皇生母)
范增(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陈胜(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章邯(秦朝末年名将)
蒙毅(秦始皇宠爱的大臣)
秦始皇(中国首位皇帝)
龙且(秦末楚汉争霸时期西楚国将领)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周文
李斯(秦朝丞相,法家思想最完全的执行者)
赵高(心狠手辣的奸臣)
徐福(东渡求药的秦朝方士)
后楚怀王(秦末诸侯王之一)
葛婴
公子高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秦朝第二位皇帝)
韩广
蔡赐
陈馀
侯生
邓宗
桓楚
丁固
董翳
季布(汉初大臣、侠士)
冯劫
蒯通
郦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