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朝民族
秦朝北征匈奴
匈奴人分布在蒙古高原上,战国末年以来,常向南方侵犯。全国统一以后,秦始皇派蒙恬率军三十万抗击匈奴。 蒙恬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收复河套以南地,即当时所谓“河南地”,第二年进一步斥逐匈奴。 秦自榆中(在今甘肃兰州以东,但有异说)向北,在黄河以东、阴山以南的地区内设置三十四县,并在黄河的一段地区因河筑塞。 秦还把战国时燕、赵、秦三国长城修复并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迄辽东的古代世界伟大工程之一的万里长城,用来保护北方农业区域。 接着,秦又徙民几万家于河套。这对于边地的开垦和边防的加强,起了积极作用。
秦朝降服百越
境内的越人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分为闽越、南越、西瓯等部分。闽越在今浙江、福建一带,南越在今广东和广西东部,西瓯在今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以至于云南东南部。越人“断发文身,错臂左衽”,依山傍海,从事渔猎和农业。西瓯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王翦率秦军灭楚,继续南进,夺得越人一部分土地,置会稽郡(今浙江绍兴)。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派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分为五军,进攻镡城(今湖南靖县境)、九嶷(今湖南宁远南)、番禺(今广东广州)、南野(今江西南康境)、余干(今江西余干境),进行了三年不解甲、不弛弩的艰巨战斗。秦军击败了闽越的抵抗,以其地置闽中郡(今福建福州)。攻南越的秦军,也占领了番禺。只有西线的秦军遇到西瓯人顽强的抵抗。
为了解决秦军转饷的困难,监禄率卒在湘水、漓水间开凿灵渠(在今广西兴安),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的交通。在秦军和西瓯人的战斗中,西瓯君译吁宋和秦军统帅尉屠睢相继战死。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又谪发内郡曾经逃亡的人、赘婿、商人增援,征服了西瓯,在南越、西瓯故地及其相邻地区建置了南海郡(今广东广州),象郡(今广西崇左境)和桂林郡(今广西桂平),并继续征发人民前往戍守。 这样,几十万北方农民就留在那里与越人杂居,共同开发珠江流域。
-
秦朝历史专题(一)
-
秦朝历史专题(二)
-
秦朝皇帝
-
秦朝历史人物
蒙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
扶苏(秦始皇嬴政长子)
嬴子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
项羽(西楚霸王,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之一)
嫪毐(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佞)
虞姬(西楚霸王项羽爱姬)
赵姬(淫乱后宫的秦始皇生母)
范增(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陈胜(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章邯(秦朝末年名将)
蒙毅(秦始皇宠爱的大臣)
秦始皇(中国首位皇帝)
龙且(秦末楚汉争霸时期西楚国将领)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周文
李斯(秦朝丞相,法家思想最完全的执行者)
赵高(心狠手辣的奸臣)
徐福(东渡求药的秦朝方士)
后楚怀王(秦末诸侯王之一)
葛婴
公子高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秦朝第二位皇帝)
韩广
蔡赐
陈馀
侯生
邓宗
桓楚
丁固
董翳
季布(汉初大臣、侠士)
冯劫
蒯通
郦商